“我觉得我不能再等了,因为国际医学教育已经遥遥领先了。”
王晨院士提出的“改革医学教育”的建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CPPCC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王晨提到:
【/s2/】医学教育是最根本的,要“点亮其职业前景,严格培养”。
对于当前的医学教育,王晨院士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医生越来越不愿意给孩子学医,反映了医生职业荣誉的下降。对此,要充分重视社会机制。“黄河上游的树砍倒了,发现下游被淹了,种树也来不及了。”。
二、目前我国在医学本科阶段划分具体专业。狭窄的专业设置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素质培养进程。
第三,为了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王晨认为,应根据医学教育资源设置医学院校,确定招生规模,同时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并呼吁有关部门在毕业后给予充足的医学教育资源和管理投入。
第四,他建议设立一个在国际上被证明符合行业需求的医生助理专业,培养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形成合理的医疗人力资源结构;建立毕业后与医学教育体系匹配衔接的主治医师负责制,为年轻医师规划清晰的职业前景。
其实王晨院士提出医学教育改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他看来,医生这个职业适合关爱生命,不是文化程度低,智慧不足,品德不好的人可以做的。医学教育也应该是精英教育,要选拔精英人才。
具体来说,什么是好的医学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医生的职称制度应该是什么...王晨在201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典礼和华西医院的专题讲座中提到了这些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实践。
第一次提到“4+4”:非医学本科生也可以学医
自2018年调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以来,王晨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医学是精英教育,医学生在培养中要追求质量。
“我觉得我不能再等了,因为国际医学教育已经遥遥领先了。”2018年夏,王一上任,就极力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行临床医学教育“4+4”体系的示范。他甚至非法招生一年,成立了一个16人的试点班。
这种培养模式始于20世纪的北美。不同于以往医学预习三年、医学专业系统学习五年的培养模式,“4+4”通过考试从其他高校中选拔完成四年的非医学本科生,然后培养为临床医学专业四年制。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王晨解释说,医学的目的是减轻痛苦、延年益寿、增进健康,其手段是多样的。比如病人的精神和灵魂需要护理,导致医学和人文结合,形成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后来人们发现,医学与化学、生物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通识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但没有哪所医学院能覆盖这么多学科,也不太可能要求医学生同时掌握多门学科。所以从大学招收精英专业人才进入医学院是最好的选择。同时,本科毕业后愿意报考医学院的同学,都很有思想,对医学充满热爱。
“4+4的学制几乎是目前教育体制下可以设计的最好的高端临床医学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有望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师和医学带头人,推动未来医学的发展。”王晨说。
部门主任说“不孝有三,最差的就是最差的”
王晨一直很重视医学教育。在担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期间,他曾提出过科室主任“有三个不孝的理由,没有前途是最大的”的说法,即科室主任没有为科里培养后备人才,这是科室主任最大的默认。
基于此,他积极推动医生培训制度,是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主要倡导者、设计者和推动者之一。
此前,我国实行“师傅带徒弟”的制度培养医生。这样,由于分配给他们的医疗机构不同,以及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水平差异,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几年内可能会有不同的医疗技能。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大医院还是小诊所,医生对同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相同,治疗水平差别不大。
从2015年开始,医学生想成为住院医师。毕业后必须接受3年标准化培训,通过过程考核和毕业考核,取得国家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
而且,原则上训练基地应该设在三级甲等医院。如果当地医疗资源匮乏,也可以在其他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设立,作为补充。
王晨表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有利于我国医师培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有利于为13亿人提供安全、有效、高水平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
医生为什么需要精英教育?庸医比没有医生危害更大
全科医生缺50万,儿科医生缺20万,麻醉师缺30万...我国医务人员短缺已成为现状。医学院校是否应该采取扩招等措施?
王晨认为庸医弊大于利,必须保持医学招生规模稳定,坚持医学精英教育。“想象一下,如果医生给一些容易出现小数点错误的人开了处方,那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场景。如果医生自身对生命的理解狭隘,如何保证对生命最恰当的照顾?"
并不是医学界刻意把医生当成精英,而是医生作为一份应对生活的工作,不能容忍素养低、智慧不足、品德不好的人。他坚持认为医生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行业。要想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保证医学教育的含金量。
从吸引最优质的人才学医,到最严格的医学教育,再到教育后给医生最好的社会待遇,是保证高素质人才成为医生的必要条件。
针对目前医生数量不足的现状,可以通过培训医助、医助来解决。王晨在华西医院做“中国医学教育思想”专题讲座时,提到了医生助理(PA)在学术体系建立中的意义。
资料来源:中国之声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呼吸内科赛恩斯先生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九峰医学教育立场。我们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果涉及版权事宜,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布时间:2021-03-25 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