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武汉人群新冠抗体阳性者占6.9%,其中82%为无症状感染者

生产|呼吸工业

作者|呼吸编辑组

编辑|胡鑫

北京时间2021年3月19日上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中国学者题为《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与体液免疫持久性:基于武汉人群的随访研究》的论文。本研究揭示了新冠肺炎感染者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

内容要点:

此项研究是在武汉开展的第一项长期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在2020年4月武汉解封后,在武汉所辖全部13个区,以严格的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3556个家庭计9542名居民的代表性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随后在6月以及10-12月进行随访。 在9542名受试者中,532人新冠病毒抗体呈阳性,经校正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9%,说明即便经疫情暴发,仍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 发现抗体阳性者中82%未曾出现任何新冠相关临床症状,属无症状感染者,明确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 抗体阳性者中有40%产生了中和抗体(可有效对抗病毒的功能抗体);随访发现中和抗体至少可稳定存在9个月,说明一旦激发对新冠病毒的有效体液免疫,效力可持续较长时间。这一发现对于新冠疫苗保护时效评估具有间接提示意义。 研究表明武汉人群中仅2.7%存在中和抗体,提示人群仍普遍缺乏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需防止大流行再发生。

首先,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意义

1。研究发现,武汉人群SARS-CoV-2抗体阳性率为6.9%

在9542名受试者中,532人SARS-CoV-2抗体阳性。校正后,武汉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9%,表明武汉人群新冠肺炎感染率。这一数据表明,即使在疫情爆发后,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被感染。

研究表明,女性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66岁及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医务人员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过去5个月去医院的抗体阳性率高于从未去过医院的抗体阳性率。

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估计的感染者数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包括感染者多为无症状、轻度患者。此外,由于感染者的心理和行为差异,以及疫情发生时当地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核酸筛查策略、核酸采样方法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差异,抗体阳性率远高于当地报告的发病率,血清抗体阳性率估计的感染者人数远高于确诊病例数。世界上许多国家发表的关于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的论文表明,它们之间的比率从几倍到几十倍不等,超过10倍,其中洛杉矶为43.5倍,荷兰为30倍,米兰为15.1倍,瑞士为11.6倍,西班牙为7.8倍,本研究为12.4倍。

本文主要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王晨院士认为,评估SARS-CoV-2感染者和免疫者的比例,对于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降低未来大流行复发的可能性非常重要。由于轻症患者可能不就医,无症状者通常不做检测,所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和实际感染病例数会有很大差异——各国的经验和数据都差不多,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普遍现象。

2。显然,无症状感染者占SARS-CoV-2 感染者的大多数

发现82%的SARS-CoV-2抗体阳性患者无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属于无症状感染。真实地反映了SARS-CoV-2中一个人群感染的特点,展示了SARS-CoV-2感染的“冰山现象”。

532例SARS-CoV-2抗体阳性者中有437例(82%)无症状,远高于过去世界报道的40-45%的估计值。作者指出,受试者在报告过去五个月是否有症状时可能存在记忆偏差,但本研究不会误判他们是否有明显症状,因为武汉当时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来识别每个病例,武汉市民在疫情期间非常重视记录他们的症状。

研究人员分析说,如果血清转换率能够准确反映SARS-CoV-2的暴露情况,那么病例数少和血清转换率高的明显区别,说明大部分血清转换率患者是无症状感染产生的抗SARS-CoV-2抗体。

这项来自武汉的最新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补充了以前的全球相关研究结果,包括在日内瓦(瑞士)、西班牙、美国、冰岛和荷兰的研究,这些研究试图澄清人口的真实感染率。因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不明确(全球估计在6%-96%之间),这种研究意义重大。

3。本研究揭示了SARS-CoV-2感染者抗体的动态变化

【/s2/】研究发现,2020年4月,抗体阳性人群中只有40%(212/532人)产生中和抗体(能有效对抗病毒的功能性抗体)【/s2/】。动态随访后,两个随访期内有中和抗体的人群比例没有明显下降:2020年6月为45%(162/363人);2020年10-12月为41%(187/454人)。此外,参与所有三次随访的335人的中和抗体水平在9个月内没有显著下降。

中和抗体在感染后9个月保持相对稳定,表明一旦激发有效的抗SARS-CoV-2体液免疫,药效可持续很长时间。这一发现对新冠肺炎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估有间接的影响。

与确诊患者和有症状患者相比,无症状患者的抗体水平较低。这一现象对今后的精确防控工作具有指导价值。

该文的合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任莉莉说:“SARS-CoV-2自然感染的免疫应答的持久性目前尚不清楚。我们的研究发现,SARS-CoV-2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可以持续9个月以上,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中和抗体保持稳定至少9个月。」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学

这项研究在方法论上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1。通过严格的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武汉市人口的无偏样本

在武汉市所辖全部13个区,采用严格的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3556个家庭和9542名居民的代表性样本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咽拭子核酸和血清SARS-CoV-2抗体检测。

2。这是一项前瞻性的长期血清流行病学随访调查,观察时间最长,随访次数为世界之最

2020年4月启封武汉后,进行了实地调查,随后在6月和10-12月进行了随访,随访将继续进行。

3。基于新冠肺炎最早的单个暴发点,研究了自然感染后的抗体动态

本研究选择新冠肺炎最早且仅有一次暴发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地点,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不受反复和叠加感染的干扰。因此,本研究是对新冠肺炎“最纯”人群感染后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可准确评估SARS-CoV-2单次感染后抗体的动态变化。

4。采用活病毒微量中和试验方法,确保中和抗体检测的准确性

5。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大多数病例无症状,在感染开始时无法进行核酸和抗体的检测,也无法确定受试者被感染并开始产生抗体的确切时间。

第三,国际权威专家称该研究是“描述SARS-CoV-2感染和了解大流行下免疫状态的重要里程碑”,并高度评价中国的抗疫成就

同期,《柳叶刀》还专门分发了国际知名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理查德·斯特鲁格内尔(Richard Strugnell)撰写的综述,对该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

根据审查,中国公共卫生系统在检测、可追溯性和治疗资源远远落后的情况下,成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本研究的发现使人们对大流行城市人群的自然血清转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鉴于自然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数量相对较少,本研究再次强调了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在人群层面控制疾病的重要性。武汉实施的超常、快速、有效的控制措施,可能抑制了病毒的传播,但也阻碍了持续性中和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了自然获得的群体免疫比例。”这项研究是描述SARS-CoV-2感染和了解大流行下免疫状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发布时间:2021-03-20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