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任何组织或单位
刚刚在微信上看到一篇疯传的文章,声称“世界著名疫苗专家Potts博士呼吁立即停止大规模接种”。这个消息之前已经在英文媒体上广泛传播。如果你想看英语谣言,我推荐爱德华·尼伦伯格写的一篇文章。链接是https://www . deplatformdisease . com/blog/addressing-geert-vanden-boss ches-claims。他从科学原理出发,详细批驳了Geert Vanden Bossche博士所谓公开信中的每一篇文章。原则上我不能写得这么仔细。
1。所谓呼吁停止接种疫苗的摘要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呼吁停止接种”。我查了一下来源,这个诉求有两个部分,一个是3月6日的“公开信”,一个是对3月17日“公开信”的补充说明。两者内容其实差不多。一般论点概述如下:
1.在历史上,没有在大流行期间成功使用疫苗的先例。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类干预),疾病大流行有三个高峰。第一种是免疫力弱的老人。当很多老年人被感染时,由于他们生活环境中的高感染率,年轻人就会开始大量感染。这是第二个高峰。当所有人都被感染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免疫力会下降,剩下的病原体会导致第三个高峰。只要让新冠肺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三波之后就结束了。
2.人为干预会导致病毒免疫逃逸。例如,如果疫苗产生的抗体是对病毒施加的选择性压力,病毒就会发生相应的突变,以逃避干预。疫苗针对的是早期的S蛋白,产生的抗体对于目前的病毒来说并不是最优的,所以使用后并不能破坏病毒,反而促进了逃逸。
3.免疫(IgM抗体等。)会被疫苗产生的抗体抑制,先天免疫是对抗病毒的关键。而且,任何人工干预都会导致人体离开病毒接触的环境,导致先天免疫没有为新冠肺炎训练。
4.目前所有疫苗都是刺激获得性免疫的,比如B细胞,T细胞。只有刺激天然免疫如NK细胞的疫苗才有用。
别被这些炒作忽悠了。波兹说的只是科学术语上的废话。我简单总结一下这四个论点:篡改历史,混淆概念,违反科学,乱开药方。
2。疫苗在大流行中没有成功?-篡改历史
波兹的公开信一出来,他就强调疫苗不应该在大流行的情况下使用,并声称历史上没有在大流行中成功的疫苗。
【/br/】这么大的仗,一开始估计会有人被吓到,还得嘀咕一句“原来我们在搞这么不靠谱的抗疫策略。”。但是在被波兹吓到之前,想想。他说的是真实的历史吗?
历史上第一个疫苗是什么?天花疫苗。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在18和19世纪,它发生在欧洲流行的天花上。结果如何?人类生存了下来,天花灭绝了。有了这个结果,为什么疫苗从未在大流行中成功过?人们刚刚从流行病中走出来。
如果说天花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美国在四五十年代就有过脊髓灰质炎疫情,每年有四五万例,受害者包括罗斯福总统。1955年,脊髓灰质炎索尔克疫苗(灭活疫苗)在美国推广。1957年,美国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到近5600例,1961年进一步减少到161例。这不是在大流行中使用疫苗的成功吗?
即使在疫苗接种率最高的新冠肺炎,以色列也显示接种疫苗人群的住院率、死亡率甚至病毒传播率都有所下降。可以说,疫苗已经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显示出成功的迹象。
至于什么,只要没有人为干扰,病毒在三次感染高峰后自然消失,这纯粹是YY后新冠肺炎病的年龄特征。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像新冠肺炎那样对老年人构成威胁,自然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所谓的三个高峰。而且不是所有的疾病没有干扰都会消失。
比如,艾滋病毒是不是首先在老年人中爆发的?它穿过三座山峰吗?在没有人类干扰的地方消失了吗?现在,艾滋病毒最严重的非洲,是包括阻断艾滋病毒药物在内的人工干预措施最不受欢迎的地方。
历史上,我们不得不依靠疫苗来应对大流行,人类对病毒传播的干预远比坐视不管可靠。
3。新冠肺炎疫苗导致免疫逃逸?-概念混乱
【/br/】免疫逃逸是指病原体通过突变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人类免疫系统的“新”病原体。免疫逃逸在新冠肺炎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因为一旦病毒逃逸,康复的人将面临二次感染的风险,我们将不得不再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
但是Potts打着免疫逃逸的旗号,玩的是纯粹的混淆概念。
首先,Potts认为,一些具有免疫逃逸倾向的病毒突变,如南非突变体、巴西突变体,是人类干预的结果。然而,这些变种人和另一个著名的英国变种人,,出现在人类干预不多的少数地方。
什么是突变?这些后代与他们的父母有不同的基因变异。病毒是怎么变异的?只有不断的复制和扩张,病毒才能变异。否则连孩子都没有,哪来的突变。为什么在人类干预很少的地方会出现突变?干预不多,感染率高,人的病毒复制,自然突变。【/s2/】导致变异的不是人为干预,而是人为干预太少使病毒自由变异。
【/br/】其次,以抗生素为例,Potts说疫苗也选择耐药菌株。这也是混淆概念。抗生素是什么?是单一药物。比如青霉素是单一药物,有其特殊的抗菌机制,这个机制也是单一的。当青霉素被用来杀死细菌时,如果许多细菌碰巧有针对这种单一机制的突变,那么细菌就可以存活下来,成为耐药细菌。因此,应根据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形成。
【/br/】但疫苗不同于抗生素等药物,采用多样化的抗病毒机制,而不是单一的抗病毒机制。当疫苗激活免疫系统时,它是多方面的。从可以消灭病毒的工具来看,疫苗带来的是抗体和杀伤T细胞。而且每个工具本身都是多样化的,我们学术上称之为多克隆。
【/br/】正如Potts所说,疫苗只产生针对S蛋白的抗体,病毒很容易产生相应的突变。然而,他忽略了一点。疫苗产生的S蛋白抗体不是单一抗体,而是很多很多不同的抗体。都是针对S蛋白的,但是S蛋白的具体位置和结合能力会有所不同。病毒很难通过单一突变对抗所有抗体,更难以同时突破抗体免疫和T细胞等细胞免疫。因此,使用疫苗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不同于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细菌的选择。相反,它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免疫反应,减少病毒的扩张和传播,从而减少病毒突变的出现,防止免疫逃逸。
最后,Potts觉得现在的新冠肺炎疫苗是针对过去的病毒毒株设计的,无法应对现在的病毒。这也是偷的概念。必须注意的是,只有少数突变体,如南非突变体和巴西突变体,有部分免疫逃逸,而其他突变体,如英国突变体,则没有这种现象。即使是部分免疫逃逸的南非突变体,包括强生和诺瓦克的疫苗,在目前的临床试验中仍显示出保护作用。事实上,他们对南非变种人的有效比率下降到“仅仅”50%。但这50%意味着接种者的感染概率可以降低50%,这仍然是非常有效的保护。怎么能说没用呢?
【/br/】总之,接种疫苗、隔离等减少病毒传播的人为干预措施可以防止免疫逃逸。停止接种疫苗,放弃人为干预,就是促进免疫逃逸。
4。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的矛盾?-与科学相反
Potts说疫苗促进获得性免疫,导致先天免疫减弱,只有先天免疫才能抵抗病毒突变。这种观点的荒谬是他所有荒谬论点中最好的。
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我们对免疫系统的人为划分。两者的区别在于获得性免疫的特异性。例如,针对新冠肺炎的抗体是针对SARS-CoV-2的,如果换成非常类似的SARS就不行了。先天免疫没有区别。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皮肤是先天免疫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皮肤是无法区分的,阻止外界病原体进入人体。
但是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不存在。我对新冠肺炎有获得性免疫,先天免疫被破坏。其实先天免疫在疫苗刺激获得性免疫的过程中也有作用。我们知道新冠肺炎疫苗可以刺激获得性免疫中的B细胞产生抗新冠肺炎的抗体。但是具体的B细胞是如何被刺激的呢?它恰恰是由树突状细胞在先天免疫。
【/br/】获得性免疫建立后,由于其特异性,往往能更有效地消灭其针对的病原体,成为人体对抗这种“入侵者”的主力军。但在获得性免疫占据C位的过程中,先天免疫依然存在,不会减弱。这个过程是获得性免疫的形成和加强,而不是先天免疫的削弱。先天免疫没有需要接触病原体来增强的训练过程。【/s2/】比如我们的皮肤不需要每天洗细菌浴来阻挡病原体。
他提到的IgM是对抗新冠肺炎的关键。IgM由获得性免疫B细胞分泌,是病毒感染早期产生的一种结合能力相对较弱的抗体。IgM的优点是有10个结合位点,而我们常说的中和抗体一般是指只有两个结合位点的IgG。但是人体产生IgG抗体时,会有一个优化过程。优化后的产品病毒结合能力强,产量大。因此,最终IgG将取代IgM,成为消除病原体的更好解决方案。
其实Potts说只有不受疫苗干扰的IgM或先天免疫才能消灭病毒或突变病毒是不合逻辑的。每个没有接种疫苗、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甚至死亡的人都有先天免疫系统。为什么IgM没有消灭这些病毒?另外,再一次,当南非突变体和巴西突变体出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本地的疫苗。如果IgM可以防止突变,那么这些突变是怎么出来的?
5。疫苗只有刺激NK细胞才能有用?-胡乱开药
【/br/】先说波兹给出的对策,说现在的疫苗没用,只有刺激NK细胞的疫苗才有用。这几乎和电视上那群开心的医生“违反祖训”把秘方告诉大家一样糟糕。
现在许多新冠肺炎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非常好的效果,那么为什么它们没有用呢?而且在以色列、英国等地,越来越多的现实世界数据显示,波兹不喜欢的只刺激B细胞和T细胞的新冠肺炎疫苗正在降低住院率、死亡率甚至感染率。这还没用吗?
刺激B细胞和T细胞的疫苗会引起突变,所以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为什么我们没听说过以色列变种人?为什么英国没有接种疫苗的时候没有英国变种人,现在没有英国变种人2?
这些都是他的“当前疫苗无用论”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再来看看所谓的刺激NK细胞的疫苗。NK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但它们也在获得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NK细胞可以普遍识别病毒感染细胞,并直接杀死后者,这是其先天免疫属性。因为NK细胞具有特殊的识别能力,往往能快速杀伤,所以在病毒感染早期起作用。
然而,NK细胞也可以借助获得性免疫发挥作用-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称为抗体介导的细胞杀伤(ADCC),即当抗体包裹“异物”,如表面覆盖有SARS-CoV-2抗原的细胞时,NK细胞将与这些抗体结合到被抗体包围的“异物”上。
需要注意的是,ADCC的关键是要有相应的抗体。有了抗体后,NK细胞会主动攻击。因此,刺激B细胞产生大量中和抗体的新冠肺炎疫苗,在必要时会打电话给NK细胞求助,而不用担心NK是否被疫苗激活。
反之,如果真的做了一种只“刺激”NK细胞,不激活B细胞,不产生抗体的疫苗,就会束缚NK细胞的手脚。所以,波兹的“秘方”只是一个随机的药方。
6。从媒体上谈道德
文章《波兹》在一些媒体上疯传。他的提议和科学事实之间有许多差异,更不用说违反免疫学原理了。判断对错并不难。即使这些谬误涉及到学术分析,而这些复制出来的tubas们不理解,也分不清,文章开头是“疫苗从来没有在大流行中发挥过作用”,这与基本历史不符。你如何说服这些笨蛋这篇文章值得发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依然严重,有研究表明,自然感染带来的免疫保护可能是有限的。此外,突变株的出现,使世界尽快扩大疫苗覆盖面,阻断病毒进一步传播成为当务之急。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新冠肺炎疫苗非常有效和安全。不仅仅是一些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最近也开始出现现实世界的研究。
面对如此多的事实,在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是否下限太低,不足以让如此多的订户传播如此有缺陷的抗疫苗文章?这和315曝光的一些搜索浏览器允许虚假医疗广告的行为有多大区别?
吐蕃人追求爆款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公事,公事公办,但就算只是为了吃饭,也不能谈节操,至少得谈公德。如果这些大号的一些读者碰巧在疫区,看了他们的文章,害怕疫苗,拒绝接种疫苗,然后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他们有没有考虑到这个后果?或者对于这些大号来说,读者早就是人了。说好听点,就是流量,不过是韭菜。
作者:Y博科技园
来源:一个生物狗的小科学园
发布时间:2021-03-22 12:46